基础乐理
基础乐理
Wang Kai基础乐理
音乐基础理论
音乐是一门充满魅力的艺术,而乐理则是开启音乐大门的钥匙。它涵盖了从基础的音符认知,到复杂的和声、曲式构建等多方面知识,是音乐创作、演奏、欣赏的基石。下面将为你全面介绍音乐基础理论知识。
一、音的基本概念
(一)音的产生与性质
音是一种物理现象,由物体振动产生音波,通过空气传播至人们的耳膜,经大脑反射被感知为声音 。音乐中所使用的音(不含泛音),一般限于每秒振动27 - 4100次的范围。音具有四种主要性质:
- 音的高低:取决于物体在一定时间内的振动次数(频率),振动次数越多,音越高;振动次数越少,音越低。
- 音的强弱:由振幅(声音波形的振动幅度)大小决定,振幅越大,音越强;反之,振幅越小,音越弱。
- 音的长短:由音的延续时间不同决定,音的延续时间越长,音越长;音的延续时间越短,音越短。
- 音色:由发音体的性质、形状及泛音的多少等多种因素决定,是音的感觉特性,分为人声音色和器乐音色。人声有高、中、低音及男女之分;器乐音色主要分弦乐器和管乐器,各种打击乐器的音色也各不相同。
(二)乐音与噪音
根据音振动状态的规则与不规则,音可分为乐音与噪音两类。音乐中主要使用乐音,但噪音在音乐表现中也不可或缺,如架子鼓发出的声响虽为噪音,却有一定规律。
(三)音阶与乐音体系
- 音阶:指调式中的各音,从主音开始,按照音高次序将音符由低至高排列的音列。世界上音阶种类繁多,如今常用的是以十二平均律为基础的大音阶(大调)与小音阶(小调)。根据调式所包含音的数量,还可分为“五声音阶”(如宫、商、角、徵、羽五个音构成的音阶,多用于民族音乐,对应唱名do、re、mi、sol、la、do )、“六声音阶”、“七声音阶”等。音阶由低到高为上行,由高到低为下行。
- 乐音体系:音乐中使用的、有固定音高的音的总和。其中的音按照上行或下行次序排列起来,叫做音列;乐音体系中的各音则叫做音级,音级有基本音级和变化音级两种。七个具有独立名称的音级是基本音级,其名称用字母和唱名两种方式标记,两个相邻的具有同样名称的音为八度。升高或降低基本音级得来的音是变化音级,升高半音用“升”或“#”标明;降低半音用“降”或“b”表明;升高全音用“重升”或“※”标明;降低全音用“重降”或“bb”标明;还原用“n”表示。
(四)音域与音区
音域可分为总的音域和个别音域、人声和乐器音域。音域中的一部分是音区,音区通常分为高音区、中音区和低音区三种。各音区具有独特的特性音色,一般高音区清脆、尖锐;低音区低沉、浑厚 。不过,人声的音区划分可能存在个体差异,比如男低音的高音区可能是女低音的低音区。
二、记谱法
记录音乐的方法多种多样,中国古代曾使用文字谱、工尺谱等,用于不同乐器时还有古琴谱、琵琶谱之分 。现代国际通用的记谱方法是五线谱,而简谱也被广泛应用。掌握五线谱后,学习简谱相对容易。
(一)五线谱
五线谱由五条平行横线组成,线与线之间的空白称为间,自下而上分别为第一线、第一间、第二线、第二间等。音符记在线上或间内,不同位置表示不同音高。此外,还有谱号(如高音谱号、低音谱号等)、调号、拍号等标记,用于确定乐曲的调性、节拍等信息。
(二)简谱
简谱用阿拉伯数字1、2、3、4、5、6、7来表示唱名do、re、mi、fa、sol、la、si ,通过在数字上方或下方加圆点来表示高音或低音,数字后面加短横线表示时值的延长,数字下方加短横线表示时值的缩短。同时,也会用一些符号来表示升降调、休止符、连音等。
三、节奏与节拍
(一)节奏
节奏是音乐中不同音符和休止符的组合形成的模式,它赋予音乐生命力和动感。通过长短不同的音符和休止符的巧妙排列,能创造出各种独特的节奏型,如切分节奏、附点节奏等,它们为音乐增添了丰富的变化和表现力。
(二)节拍
节拍是音乐中的基本脉动,用来衡量时间的单位 。常见的节拍有2/4拍(以四分音符为一拍,每小节有两拍,常用于进行曲风格的音乐)、3/4拍(以四分音符为一拍,每小节有三拍,常用于圆舞曲等,具有优美、流畅的韵律感)、4/4拍(以四分音符为一拍,每小节有四拍,是最为常见的节拍,具有平稳、规整的特点,广泛应用于各种类型的音乐)等。节拍通过拍号来表示,拍号写在谱号和调号之后。
四、音程
音程是两个音符之间的音高关系 。根据其性质可分为纯音程(如纯一度、纯四度、纯五度、纯八度等)、大音程(大二度、大三度、大六度、大七度等)、小音程(小二度、小三度、小六度、小七度等),此外还有增音程、减音程等变化音程。音程在音乐中有着重要作用,不同的音程能表达出不同的情感色彩,如纯音程给人和谐、稳定之感,而小二度等音程则具有一定的紧张度和不和谐感,常用于制造音乐的冲突和张力。
五、和弦与和声
(一)和弦
和弦是由同时演奏的多个音符组成的声音 ,是音乐和声的基本构成单位。常见的和弦有三和弦(由三个音按三度关系叠置而成,如大三和弦、小三和弦)、七和弦(在三和弦的基础上再叠加一个三度音,如属七和弦等)。和弦的构成和运用极大地丰富了音乐的表现力,不同的和弦进行能营造出不同的音乐氛围和情感表达。
(二)和声
和声是多个音符同时演奏时形成的和谐关系 ,它为旋律增添了丰富的色彩和层次感。通过不同和弦的连接和组合,以及和声的进行规则,能够创造出和声的起伏、变化和推动音乐的发展,使音乐更加丰满、立体。在音乐创作和演奏中,和声的设计与运用是体现音乐作品深度和艺术性的重要方面。
六、调式与调性
(一)调式
在音乐中,按照一定关系连结在一起的许多音(一般不超过七个),组成一个体系,并以一个音为中心(主音),这个体系就叫做调式 。调式中的音可分为稳定音和不稳定音,不稳定音有进行到稳定音的倾向,称为解决。常见的调式有大调式和小调式。
- 大调式:由七个音组成,稳定音合起来成为一个大三和弦。大调式的主音和其上方第三音为大三度,这一音程最能体现大调式明亮、开朗的色彩。例如C大调,其音阶为C、D、E、F、G、A、B ,主音是C。
- 小调式:同样由七个音组成,稳定音合起来成为一个小三和弦。小调式的主音和其上方第三音为小三度,更能展现出小调式柔和、暗淡的色彩。如a小调,音阶为A、B、C、D、E、F、G,主音是A 。
(二)调性
调性是调式的音高位置,它决定了音乐的整体音高范围和基本色彩倾向 。例如C大调,表明该乐曲以C音为主音,采用大调式;而G大调则是以G音为主音的大调式,调性的不同会使同一旋律产生不同的音乐风格和情感表达。
七、音乐符号与标记
音乐符号和标记用于表示音高、时值、演奏方式等信息 ,以及对音乐演奏方式和效果的特殊要求和说明。除了前面提到的谱号、调号、拍号、音符、休止符、升降号等,还有许多其他符号,如连音线(连接相同音高的音符,将它们演奏或演唱成一个音,时长为这些音符时值总和;连接不同音高的音符时,要求演奏或演唱得连贯、流畅)、延音线(延长音符的时值)、跳音记号(表示演奏或演唱该音符时要短促、轻巧)、力度记号(如f表示强,p表示弱等)、速度记号(标记乐曲演奏的速度,如快板、慢板等)等,这些符号和标记共同为音乐的准确表达和演奏提供了详细的指导。